- 手機:
- 13926082613
- 電話:
- 020-39280356
- 郵箱:
- sunhayl@foxmail.com
- 地址:
- 廣州白云區華邦物流園C區5-412
低碳物流促進經濟向低碳發展-鐵路運輸占客貨運周轉量一半
Peter Klaus:物流業促進經濟向低碳發展
新浪財經訊 由中國交通運輸協會主辦的“第六屆中國國際物流節”于2010年11月10日在北京開幕。上圖為德國國家工程院院士Peter Klaus。
Peter Klaus:我想講一講,我們接下來幾年還有哪些工作要做。
首先,我談一談公眾和媒體,至少德國的公眾和媒體是怎樣看待物流行業的。我要告訴大家,一般來說,大家的物流行業的觀點,是非常的負面,他們非常的挑剔。大家都知道做物流的,會遇到道路的擁堵,還有環境污染問題,同時,運輸行業還用了很多可持續能源,非再生能源,這些對物流行業發展以及低碳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我們再來看一看商界,就是高管他們怎樣期待我們物流行業的。奧地利的一些同事最近做了一些調查,調查了高管和CEO,就是物流行業的高管和CEO,看看他們覺得他們在做物流的時候,最大的挑戰是什么,最關注的是什么?當然,每個人都在談可持續性發展,但是坦誠地說,此時此刻,還有另外一個問題,似乎對絕大多數物流行業的高管來說更重要。那就是如何應對經濟危機以來的這種行業的波動性。所以,可持續性,是非常關鍵的,幾乎是最受重視的一點。這也是物流行業的這些高管們非常關注的,他所關注的就是如何利用全球化如何有效的控制好物流行業以實現促進經濟發展的目標。
現在我就來講講我的第二點,國際的一些企業,就像這樣的一些活動,它的支持的企業們,這些企業要應對什么樣的挑戰?這點很清晰,我稍微講一下,最大的一個挑戰就是我們要尋求一種平衡,一方面是經濟發展帶來巨大的需求增長,經濟發展使得我們的移動性有所增強,物流也需要有所加強。另一方面我們自然環境受到限制,而且能源受到挑戰,清潔的空氣受到挑戰,還有安全問題也成為我們的關注。這就是我們國家所面臨的一個挑戰,我們經常從學術的角度,去研究一些政策,我們稱之為三V政策,是三個以V開頭的德語單詞叫三V政策。指的是這樣的努力,就是可以改善物流服務,促進物流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第二個V代表的是,我們不能避免不用物流,我們必須要用物流去做運輸,我們要用包括鐵路在內的各種運輸方式做物流。我們希望從環境上來說,能夠使物流更容易操作,比如航空和道路運輸。
我們必須要有很多的陸地交通,我們有很多的航空交通,但是我們必須在這些交通當中要控制好能源的使用和污染的排放,以及擁堵的情況。所以,這些就是我們德國的政府面臨的任務。事實上這方面我們已經做了很多,我想,再次利用這個機會,感謝我們的合作伙伴,感謝我們十年來的這種合作,來應對這樣的一些問題,就是通過亞洲和歐洲的合作,來促進低碳的物流,低碳的交通,雖然我們現在的需求不斷的上升,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合作來應對挑戰,促進低碳可持續物流。
現在講講我最強調的一點。在此時此刻,物流行業對我們經濟可持續性,對低碳甚至無碳的經濟做什么貢獻?將會繼續做什么貢獻?我講德國的例子做一些解釋。在八十年代九十年代開始提升人們的意識,讓商業精英讓他們注意到物流對環境的影響,所以我們開始每年出臺一些減碳排放的報告,有許多企業把他們的一些目標包含了減碳的內容。坦誠地說,有一些這樣的宣言或者說這樣的減排的目標,有時候對公司發展并不利。在德國,包括在歐洲現在越來越多見到的,在中國其實也有很多,就是加大投資建設物流園區,減少當地或者市區的物流行為,比如說在北京這樣的大城市建一些物流園,在不同的交通方式,比如陸地、鐵路、港口做一些最優化的使用。這是最重要的正在進行的一種努力,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進一步來看,我們現在也在推動各種技術,朝著不同方向的進展,通過技術減少物流行業的二氧化碳的排放。我這里給大家舉個例子,這里有一些圖片,圖片展示的自動化的服務站臺,這些站可以讓人在那打小包裹,小裝運物,直接可以拿,避免中間車輛運輸的繁瑣高耗能的環節。這些在德國也展示過,吸引了很多廠商,如果可以實的話這真是一大技術變革。當然還有很多例子,我不會詳細談了,再給大家看一個例子。
這是非常有趣的一個例子,德國當然花了很多的努力,在過去幾年,建了技術非常先進的一個體系,就是通過采用一些自動化的系統,可以去了解一下,這個陸地上的汽車運行的情況,去監控他們在路上運行的時間距離等等,所以我們通過技術的發展,引入了一種激勵機制,我們算一算道路的實際運用的規模,有多少車在這個道路上運營,行駛,我們收費的時候,收稅的時候,這樣可以更有針對性的收。我們這樣可以提高效率,多少噸在某一定時間用某一段路,通過這種改革提高運輸效率。
下面一張幻燈片,我們可以看到,我們用不同的方法,來把貨物運輸做的更集約,我們用一些大的交通工具來進行運輸。我們用煤油、汽油運輸一些更大的貨物,更好使貨物集約化得到運輸,這樣的運輸,不會提升我們的物流行為,因為它的效率更高。現在講講我的最后一點,回到我幾分鐘之前講的一點,很清晰的一點,我們已經做了很多,作為物流行業的人員,我們做了很多,已經幫助我們的經濟,走向低碳,更可持續的更少污染的,更節能的這種發展。但同時,我們要知道,我們所做的努力還不夠,我們所做的努力還不能滿足越來越多的需求增長,我們還需要做更多。我們用最后一張幻燈片給你們談談我們的國是如何加大物流行業的努力的。
第一,我們知道在過去物流行業,做的非常不做,我是說在服務某一些行業,服務某一些顧客做的不錯,滿足了及時送貨的要求,通過一些新的運送設施,實現了這種要求,但是滿足要求,實現的方法非常不平衡,行業說我需要這個,物流行業說行,我能滿足你的需求,但是我們付出的成本,我們無視二氧化碳和其他成本。我們在接下來幾年和行業,和零售商合作,改變銷售行為,確保每個經濟交易活動當中,考慮我們生產效率如何得以提升,不光是及時送貨的情況,還包括我們如何能更高效的處理更多的運輸,所以IT體系,就能把成本和收益尤其是工業行業的生產,和物流行業能進行很好的平衡。
第二,還有一種可能的未來發展之路,就是我們鼓勵這個托運行業,來促進可持續物流的發展。這里有一些圖片,展示的是烏托邦式的一些方式,我們必須督促各個行業,讓他們能夠在產品的形態上下點功夫,讓這些貨品能夠更方便的,更高效的更節能的方式得以運輸,當然這一塊需要創新。包括,消費者的一些行為,他們想買什么,他們會買什么,他們喜歡什么,消費者也應該知道,他們買某一種東西,這種東西,可以運輸的效率更高,占地更少,消費者知道這些之后,他們也會喜歡。接下來一點在德國,我們花了很多功夫做了很多研究實驗,我們設法解決市區的擁堵問題。我們稱之為城市物流,坦誠地說這方面我們做的不是很成功,我們還是在市區看到一些城市物流導致的擁堵,所以我們還有很多的工作要做,要尋求更多的解決擁堵的創新工作,我知道這個問題,現在很緊急,在歐洲和在中國的大城市都很緊急的問題。我們可能的解決方案是考慮一下,把貨物運輸流和客運流分開,可能在一些高擁堵的城市里面我們可以把路分開,這些路是給公共汽車使用,另一些給貨物運輸使用,這些可能會幫助我們減少市區物流的擁堵現狀。
這里講的多式聯運交通方式,可以把不同運輸方式優化,這些方面有了很多進展,鐵路系統的運力,它們事實上,傳統的聯運方式,不能處理日益增加的運輸需求,現在考慮如何通過額外的系統,道路、鐵路、以及其他運輸系統讓它能促進在小城市運行的低成本運輸。這個圖很明顯地展示了我講的這一點。我們可以利用一些高效率低成本的運輸版在鐵路進行聯運的切換。
我之前講過這一點,物流高管們重點工作,就是可持續性發展,就是如何在不斷波動的需求當中,做到靈活,做到可持續,同時我們要加大措施,來通過各種活動,來減少碳的排放,同時讓我們的行為更靈活,更能符合現代物流發展的需要,以讓我們物流發展在臨時性的經濟衰退的時候還可以存活。同時我們還不會增加二氧化碳排放水準,最后我想再說一句,我們面臨太多挑戰,接下來一些年要加以解決,同時要非常多的機遇,去追求創新,尋找新的未來物流的更好方法,我也請各位和我們一道,和我們德國同事一道加強合作,解決挑戰,我們不用害怕未來,我們一定會獲得更可持續性發展,謝謝各位!
胡亞東:全社會二分之一客貨周轉量靠鐵路完成
新浪財經訊 由中國交通運輸協會主辦的“第六屆中國國際物流節”于2010年11月10日在北京開幕。上圖為鐵道部副部長胡亞東。
胡亞東:尊敬的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大家上午好,今天第六屆中國國際物流節在北京隆重開幕,這是促進物流業發展的一次盛會,也為大家廣交朋友,交流信息,商務洽談提供了一個便利的平臺。在此我代表鐵道部,代表劉部長對這次會議召開表示祝賀。
鐵路運輸具有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特點,加快發展鐵路,順應了低碳物流的時代潮流,本屆物流節的主題是低碳物流,機遇與抉擇。鐵路運輸在這方面,有顯著的比較,在節約土地資源方面,各種交通方式中,鐵路的用地是比較少的,特別是在高速鐵路建設中,大量采用了以橋代路,目前我國鐵路完成全社會二分之一左右的客貨周轉量,能源消耗不到交通業的五分之一,高速鐵路全部是電氣化鐵路。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各種交通方式中,鐵路污染排放量最少,是公認的綠色交通方式。特別是新建的交通鐵路,全部采用真空密閉式,對全線沒有污染。
黨的十六大以來,基于對中國國情的把握和判斷,黨中央國務院做出了加快鐵路的建設發展,中國鐵路迎來了黃金(1408.80,9.50,0.68%)機遇期,鐵路部門堅持走外延與內涵擴大生產的結合道路。快速提升技術裝備水平為主線,全部深入推進鐵路現代化建設,取得了歷史性的進步。大規模鐵路建設加快推進,隨著一批高速鐵路陸續建成通車,我國大規模鐵路建設目前投入運營的已經達到7431公里,居世界第一位。高速鐵路、重載鐵路等技術均居于世界領先水平。到2012年將達到11萬公里以上,為經濟社會發展會提供強有力的運輸保障。
客貨運輸,保持了快速增長,2003年到2009年全國旅客發送量由10.6億人,增長到15.2億人。旅客周轉量、運輸密度等指標都穩居世界領先地位。我們正在深化實施集中受理一系列貨運組織改革,集中整合運輸需求和運輸資源,改變目前車站與客戶面對面的受理承運的傳統的貨運辦理方式,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推行電子運單,信用結算等方式,實現網上受理全程服務。同時我們努力推動貨運硬件設施的全面升級。
鐵路貨運產品不斷豐富,多年來鐵路在大宗運輸貨物方面,近幾年我們發展特貨專業運輸,現在正在形成以18個物流裝搬站,處理能力強的集裝箱站,市場良好,我們努力為客戶提供物流服務。在全國683個城市,辦理發送業務,在896個城市辦理門到門的配送業務,正在打造配送、包裝等現代物流企業。
各種運輸方式間,各物流企業間,未來幾年內,我國鐵路運量還可以實現大幅提升,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完善鐵路物流樞紐布局,促進鐵路與其他物流方式的銜接,提高貨運服務能力的水平,不斷豐富運輸產品,更好滿足市場需求。鐵路規劃建設的物流中心,歡迎地方企業進駐,地方的物流中心和地方的各類市場,具備條件的鐵路也將主動的靠攏,把線路延伸進去,鐵路部門將進一步加強以海運、公路民航等交通行業合作,發揮各自的優勢,提高流通的效率,共同建設方便及時,經濟合理用戶滿意的現代物流環境。
我相信第六屆國際物流節的成功舉辦將對促進我國物流業發展產生重要的作用,我們真誠希望利用好國際物流節這個平臺,與國內外合作,共創合作共贏,推動物流業取得新的更大發展,最后預祝本次物流節圓滿成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