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機:
- 13926082613
- 電話:
- 020-39280356
- 郵箱:
- sunhayl@foxmail.com
- 地址:
- 廣州白云區華邦物流園C區5-412
關于物流的十個有爭議的問題
第一,物流是什么?《物流術語》國家標準的定義是:“物品從供應地向接收地的實體流動過程。根據實際需要,將運輸、儲存、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配送、信息處理等基本功能實施有機結合。”有人認為,物流不必描述得這么復雜,實際是傳統的運輸與倉儲加上信息技術。還有人認為,物流是滿足客戶要求的一種現代服務模式。
第二,什么是物流產業?一種意見認為不存在物流產業,保留原有的交通運輸業、倉儲業、包裝業、郵政業等就可以了。一種意見認為物流是一種產業,是一種復合型或叫聚合型產業,它是由與物流有關的產業組成的;還有一種意見認為承認不承認它是一種產業意義不大,因為不可能從產業角度去加以運作。
第三,物流產業要不要有一個主管部門?一種意見認為要,如德國、日本、新加坡都有一個部門主管;一種認為不要,如美國、英國等國家就不明確有哪一個部門主管,只強調用行政與法律的辦法加以切、調。如要有一個主管部門,應由哪個部門主管,也有不同看法,有的認為應是計劃口,有的認為應是經貿口,有的認為應是交通口,有的認為應是商貿口。
第四,要不要區分物流基地、物流園區、物流中心?一種認為物流基地最大,物流園區次之,下來才是物流中心;一種認為物流基地、物流園區、物流中心應視為一個東西,叫法不同而已;一種認為今后應統一叫物流中心,物流中心可以是一個地域的概念,也可以是一個大的物流企業的概念。
第五,物流業的對外開放。一種意見認為中國加入WT0對物流業開放度已經很大,按承諾時間表執行就可以了。一種意見認為可以適度超前,開放快一點并沒有對中國不利,主要看需要,主動權掌握在我們手里。一種意見認為物流界對如何應對加入NT0對策研究不夠,非常分散,認識不一致,意見不統一,形不成合力,這對我們非常不利。
第六,關于物流學科的分類問題,對物流人才的短缺,希望立即恢復物流專業認識一致,但對如何培養、培養目標有不同看法。一種意見認為物流可以作為單獨的一門學科存在,與工學、理學、管理學并列。一種意見認為物流包含在管理學之中,是二級學科,但需要堅實的工學、理學、信息學基礎。有的認為物流應在管理學的營銷學之中,是三級學科。
第七,關于“物流園區”的模式問題。一種認為“物流園區”主要強調地域概念,即物流企業的集中度。一種意見認為“物流園區”主要強調功能概念,是物流功能的結集點。一種意見認為不要過多強調建“物流園區”,而應根據不同城市的情況而設立,分散與集中只是相對的。
第八,關于“第三利潤源泉”問題。一種意見認為“第三利潤源泉”主要從經濟運行總體來講,發展物流業對一個國家經濟效益提高非常有利,不要過多地強調一個企業。一種意見認為“第三利潤源泉”主要是強調企業物流成本的降低,所以要從企業抓起,立足點在企業,沒有企業的“第三利潤源泉”的實現就不可能有國家總的經濟效益。第三種意見認為這是統一的,一個是從宏觀側面講,一個是從微觀側面講。
第九,關于生產與流通企業可以不可以自建物流公司。一種意見認為,物流活動從生產與流通企業分離是一種大趨勢,所以不應提倡生產與流通企業自建物流公司。一種認為,在目前中國第三方物流公司不發達、不成熟的情況下,一些大的生產與流通企業可以把改進其物流系統作為核心競爭力,組建物流公司,但必須向第三方物流公司發展,面向全社會。一種認為在目前世界發達國家也不都是物流活動都由第三方來做,所以第一方物流、第二方物流、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是并存的,是一種市場競爭關系,適者生存。
第十,關于物流產業政策。一種意見認為,為了推動中國物流發展,必須有一個物流發展總體規劃,并逐步出臺一些產業政策,如市場準入、土地使用、投資政策、稅收政策等等。一種意見認為,對一個國家現代物流業的發展,政府主要通過法律的、經濟的,當然必要時也可以通過行政的辦法加以推動與協調,物流業發展主要靠行業協會來做,企業來運作,政府不應過多的介入。一種意見認為, 中國物流業的發展必須由政府、企業、中介機構三股力量形成合力,政府的作用是創造物流發展的環境,包括規劃、產業政策、教育科研、標準化等。企業是現代物流為運行主體。中介機構主要是在政府與企業之間起一個橋梁、紐帶作用。三者缺一不可。
對以上10個問題,我的看法是:
第一,物流不能簡單地認為是傳統的運輸、倉儲加上信息技術。現代物流應該是對傳統物流業的提升與革命,是一種運行與服務模式的改變。
第二,我同意物流產業是一種復合型產業,也可以叫聚合型產業。
第三,我主張物流產業要有一個主管部門,因為我們剛起步,中國又處于轉型時期,中國人又好刮風,需要強有力的行政指導。這個主管部門應當是誰,從本屆政府的設置來講,我認為物流規劃由計劃口來抓,物流運行由經貿委來抓比較合適。
第四,《物流術語》國家標準中沒有“物流園區”、“物流基地”,只有“物流中心”。我認為“物流中心”可以是一個地域結點的概念,也可以是一個大的物流企業的概念。目前大家喜歡把地域結點叫“物流園區”,我認為這沒有什么可非議的。但我反對按地域的大小來區分物流基地、物流園區與物流中心。#p#分頁標題#e#
第五,物流業的對外開放,我認為要執行我國政府加入WT0時的承諾。至于有哪些部分提前執行要看需要。
第六,關于物流學科分類,我認為物流應包含在管理學之中,因為物流業是一門新興服務業,強調的是運行模式,是服務模式。但必須有堅實的工學、理學、信息學基礎。
第七,關于“物流園區”,我反對所有城市都建設“物流園區”,都叫“物流園區”,要因地制宜,叫“物流中心”又何不可。對物流園區我認為要把地域概念與功能概念結合起來。我也同意這種觀點,即集中與分散是相對的。
第八,對于“第三利潤源泉”我同意要立足于企業,只有企業物流成本的降低,才能有國家總的經濟效益的提高。但宏觀與微觀不可分,不要分得那么清楚。
第九,對于生產與流通企業自建物流公司,我認為是一種過渡。目前不要去反對,這要區分兩類,一是企業內部物流系統的改進,這要大力提倡,二是自建物流公司,但當條件成熟時應發展成第三方物流公司。
第十,對于物流產業政策,我主張政府、企業、中介機構要形成合力,各自發揮作用,著眼點是形成物流市場,物流市場的成熟度將影響中國物流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