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機:
- 13926082613
- 電話:
- 020-39280356
- 郵箱:
- sunhayl@foxmail.com
- 地址:
- 廣州白云區華邦物流園C區5-412
家庭物流配送引領社區物流市場
據新華社9月2日電:9月1日,溫家寶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發展家庭服務業的政策措施。會議指出,要重點發展家政服務、社區服務、養老服務和病患陪護;因地制宜地發展家庭用品配送,鼓勵各種資本投資創辦家庭服務企業,培育家庭服務市場。
讀了這則消息,筆者既感慨,又感嘆。
感慨的是, “發展家庭用品配送”,不正是指 “家庭物流”嗎!如今,老百姓家庭物流配送的事,都上了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了,還出臺了多項強力措施予以扶持。此舉充分體現了老百姓的事,是天大的事。真乃我輩百姓之幸事!
感嘆的是,物流行業對家庭物流配送關注、研究甚少。抑或筆者孤陋寡聞,無論每年接觸的大量課題、論文,還是各種論壇研討上專家的演講,以及報紙雜志,鮮有提到“家庭物流”的內容。雖然筆者6年前曾寫過一篇短文 《家庭物流市場有多大》 (發表于 《中國物流與采購》雜志卷首語),興許當時物流發展還未細化到家庭領域,或是因其 “善小”,故而 “不為”,至今 “家庭物流”仍是被人遺忘之角落。
今天,國務院自上而下推動“家庭物流”發展,“物流人”不應再錯過大好機遇。所以我斗膽提出“要大力發展社區物流”之命題。
按照 “沒有革命的理論,就沒有革命的實踐”的邏輯,看來還得給 “社區物流”下一個非學術性定義:所謂社區物流,應是以社區為單元,以家庭為結點,以生活用品為核心,以定制服務為特征的物流集約化行為。具體包括家具家電的采購、運送、回收;食品、蔬菜、肉制品、水果的采購、加工、配送;快餐、牛奶、飲料、快速消費品的采購、配送;圖書、報紙、雜志等文化用品的訂閱、配送、回收等。總之,凡是家庭所用的耐用品、快速消費品,都屬社區物流服務的范疇,且具備流通、加工、定制、存儲、配送、回收等物流業態的諸要素。假以時日,定能發展成為社區物流的服務鏈。倘若如此,百姓足不出社區甚或足不出戶,即可滿足生活所需,豈不大大地方便了嗎!
君等切莫以為這是 “理想化”的夢想。早在20世紀90年代,我國臺灣地區百姓節假日家庭聚餐,就流行定制半成品果蔬食品配送到家,甚至廚師上門代勞而就,既省卻了不勝其煩的商場采購和回家后的摘、洗、切等環節,又大大節省了到大酒店聚餐的高昂費用。參觀過上海世博會美國館的朋友,恐怕對美國以人為本的社區經濟 (包括社區物流)、社區文化留下了深刻印象。日本著名的物流企業宅急便、大和,其主要業務也都是圍繞社區和家庭為服務對象的,社區里的便利店更是取貨、送貨、結算上門服務到家家戶戶。這些都說明,經濟和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社區物流也是水到渠成的事。
我以為,當前我國發展社區物流應當做好三件事。其一,政府指導。省、市、區、縣、街道、鄉鎮各級政府都要把老百姓的事當作大事來抓。要加快制定社區物流規劃,整合社區物流資源,做到統一管理,改變目前老舊小區亂擺地攤、各自為戰、嘈雜無度以及新社區設施設備缺乏、壁壘森嚴、百姓生活物流不便的狀況。其二,市場主導。社區物流服務要引入企業競爭機制,切實做到誠信可靠、價格合理、服務到位。其三,社會參與。社區里老百姓的事,自然需要街道、居委會、業主委員會的參與,同時爭取規劃、商務、工商、銀行、稅務、醫療、環保等基層政府組織的支持、協調、配合,把好事辦好。
我們共產黨的老祖宗馬克思在 《資本論》中的一大貢獻,就是提出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兩大部類。今天,我們又把物流從這兩大部類中剝離出來,形成了一個相對獨立的產業。但是,我以為,物流絕不僅僅是生產性服務業,同時也是生活性服務業。人類社會和經濟發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們的生活幸福指數,社區物流問題解決得好,將大大提升人們的幸福指數。
短文草就,忽聞消息兩條:一條是財政部門已經著手研究建立發展家庭服務業的專項資金;另一條是已經有企業找到有關部門申請入主家庭服務業。
那么,解決社區物流之困,還會遠嗎?
“油菜價格:0.40,規格:斤”、“大蔥價格:0.60,規格:斤”……你只要坐在家中,用鼠標在互聯網上點擊上述信息,就可以坐等送貨上門,輕輕松松做一頓可口的飯菜了。
社區物流案例分析
對于絕大部分人來說,這似乎是很遠的一個設想。但在鞍山市區,已有300多個小區的數萬戶居民享受到了上述服務。
讓設想成為現實的,是鞍山華夏巾幗社區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素榮。這位已有50多歲、事事爭先的“女強人”,憑借自己敏銳的眼光和不屈的精神,充分將現代網絡技術與傳統社區服務相結合,在社區物流服務領域創出一片新天地,成為遼寧乃至東北地區社區物流業的先鋒。
2002年12月,鞍山市委宣傳部、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等部門開展了“支持下崗女工創業,援助困難母親活動”。張素榮感到有責任進一步為政府分憂。經過考察,她敏銳地認識到,搞社區服務大有作為。2002年12月27日,她正式組建“鞍山華夏巾幗社區服務有限公司”,到目前已吸納下崗女工2000余人。
社區服務開展之初,為擴大影響力,張素榮帶領員工走進社區進行宣傳。而得到的通常是冷遇,更多的則是禮貌的回絕。許多女工心灰意冷,不想干了。張素榮鼓勵說,“只要我們堅持下去,局面一定會打開”。她和公司員工硬是叩開了城區15萬余戶居民的大門,占80萬戶居民總數的28.2%。其中10萬戶居民反饋意見表示,愿意接受和支持社區服務。
根據現代社會人們對“快捷、方便”服務方式的要求,張素榮依托現代化信息網絡拓展公司的業務范圍和經營方式。2003年4月1日,開通了自己的網站,創立了遼寧省首家網上商品配送服務項目。只要居民登陸網站,預約所需求的商品或服務,就會免費配送到家、服務到戶。#p#分頁標題#e#
張素榮恪守“小商品、大市場、新服務”的經營理念,鄭重承諾無論商品價值多少,都會得到滿意的服務。第一位登陸網站的顧客,是民航傳呼臺的一位女員工,試著預訂一個一元錢的面包,要求在中午12點鐘以前送到。當時已是中午時分,公司員工立刻放下手中的飯碗,騎上自行車,及時將面包送到用戶手中。民航傳呼臺的員工們被感動了,不僅成為公司常年客戶,而且成了義務宣傳員。據不完全統計,僅在開業后半年中,價值幾元錢的商品已送達100次。
張素榮常說,公司要贏利天經地義,但如果只看到錢,形象就會大打折扣。我們都是困境中走出的人,什么時候也別忘還有更困難的人需要幫助。
截至目前,華夏巾幗已為鞍山市區328個社區的6.5萬戶居民配送了商品,為3.5萬戶居民進行了家政、維修、慶典和職業培訓等服務,創造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其“綠色網上商品配送、各項服務”被省婦聯列為重點開發項目,已成為鞍山百姓生活中的精品名牌。
山東郵政殺入社區物流業
在山東,郵政業逐漸放下了架子,為平民提供各種服務。“郵老大”低頭當起“保姆”,其實盯緊的是物流業的巨大市場
家里沒米了,你可以打“185”,一會兒就有“綠衣使者”給你扛來一袋大米。如今,在山東省的一些地區,郵政局充分利用“百年郵政”的品牌和廣泛的觸角,給社區里的居民當起了“貼心保姆”。
百年老店殺入社區,表明郵政正從傳統的送信送報業務跳出來,根據市場的需求和自身的優勢,尋求在物流業上的突破。
“185”鏈接最后一公里
在德州市德城區,市民趙錦麗對記者說,每天下午,投遞員按點把溫度適合的牛奶送到家門口;家里沒水了,打個“185”,十分鐘后就有人送來;扒雞、蛋糕、鮮花……都可以通過“185”解決。而從去年10月開始,淄博市的23個小區里,將會出現標志統一的綠色郵政便利店。這些郵政店不僅為社區居民提供送水送奶的服務,還可以開展上門清洗墻壁、地板等家政活兒。
淄博郵政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根據當地實際和發展需要,郵政局去年提出了實施社區工程、校園工程和戶箱工程,發展物流配送業務,將投遞公司、運遞局和185郵政熱線進行整合,成立了物流配送局,并將物流配送網點分為運營中心、配送中心、社區配送站。本著區域好界定,又必須貼近居民的原則,將張店城區劃分為81個區域,在每個區域中布下服務網點,建立郵政便利店,負責各項業務的發展工作。現在已建成社區郵政服務站23處,郵政服務和物流配送業務已全面契入,在社區建立了灘頭堡。
郵政已經開始嘗到進入社區服務市場的甜頭。德州市郵政局局長吳文俊介紹,郵政投遞已經成為德州市最大的配送企業,目前全德州市每天投送6廠家的牛奶3萬余袋,純凈水900多桶,去年德州郵政開展郵政配送的收入達到300多萬元。自10月1日進入社區以來,淄博市郵政局牛奶日配送4000袋、純凈水日配送近200桶,已獲得社區居民認可。居民在小區內不僅可以辦理郵政業務,還可以繳納電話費、手機費、水電費、煤氣費等,這既方便了居民,郵政也收入頗豐。
山東省郵政局公眾服務處韓廣岳處長,表示郵政物流進入社區,彌補了郵政服務最后一公里,物流配送鏈接了郵政與客戶的最后一公里,為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務,成了綜合的服務平臺。
三網融合,物流大網雛形顯現
業內人士表示,信息流、資金流、實物流是現代物流業的要素。郵政本身就是傳遞信息的企業,郵儲的金融業務和電子匯兌功能的開通保證了郵政資金流的暢通,加上龐大的投遞隊伍和遍布城鄉、四通八達的投遞網絡,使得郵政占盡了成為物流旗艦企業的有利條件。
但是多年以來,郵政的優勢并沒有發揮出來,如在山東青島市,郵政的市內就有投遞段道171條,投遞面積達90多平方公里,運輸車輛近200部,每天還有300多名投遞員穿梭大街小巷,同時還有可充分利用的全國性的郵政網絡資源,但真正物流方面的業務卻很少開展。山東郵政開展社區業務的背后,其實是對這些資源的一次大整合。
郵政首先對實物投遞網絡從體制上進行了改造,將觸角全面深入社區。2000年4月,青島郵政成立了具有商業化經營性質的新世紀發投公司,把投遞從沿襲百年的單純服務向經營服務型轉變。通過優化作業組織、強化專業化管理等手段以及普通包裹直投到戶的練兵,使郵政投遞網的綜合功能不斷提高,為配送市場的拓展打下了基礎。去年底,該公司與火車站運輸部門達成協議,為其代送到貨通知單,同時根據用戶需求,為用戶運遞貨物,進行了物流配送的初步嘗試。
在速遞網方面,郵政進行了多方面市場的開拓和嘗試。從代送法律文書到代送駕證,從代送身份證到代送通知單,尤其是禮儀服務,為團體個人代送鮮花、蛋糕等,已經在青島市場已經初步樹立了郵政禮儀服務的品牌。去年9月22日,國內最大的家電商國美在青島的店鋪開業,速遞局與其進行了合作。將其銷售的彩電、洗衣機、空調送貨到家。開業僅三天,就為其代送家電600多臺,顯示了這項業務的巨大潛力。此外,青島郵政還進行了有市場、有潛力、效益好的B2B物流運輸的嘗試。2000年8月份,青島郵政成立了專門的物流配送中心,并與海爾集團合作,開通了海爾產品濟寧干線的配送業務,同時開展了批量跨省配送業務。
除了對實物投遞網進行改造優化外,山東郵政還不斷推動郵政三網之中金融網和信息網的技術更新、升級和改造,為物流配送通過提供多種系統的信息平臺。郵政金融計算機網(綠卡)的日益完善,逐步實現了資金流的暢通,而郵政金融計算機網聯入全國新中心,各地金融中間業務平臺全面開通。另外各地都投資建設“185”郵政熱線和網上郵政,同時為客戶提供電話和計算機兩種方式的信息交換平臺,滿足各層面用戶的需求。青島郵政將把185語音系統作為郵政物流配送的信息交換平臺,通過185實現電話購物,送貨到家。
“三管齊下”打造物流旗艦
郵電分營后,山東郵政各局加快發展物品運輸和區域配送,開局不錯。但也存在著效益不高、交通事故多等問題。山東省郵政局表示,今后兩三年內是郵政發展物流業的黃金季節,要將物流業打造成穩定的、長效的收入來源。#p#分頁標題#e#
對此,山東郵政局提出三大業務重點。首先重點發展區域配送和社區服務業務,開發路程短、重量輕、體積小、附加值高的遞送業務;其次,發展直遞和貨運業務,以二、三級中心局為主,與大型企業集團加強合作,開展點對點的貨物直遞業務,做第三方物流商;第三,在有條件的郵政局,充分利用現有場地,盤活資產,建設倉儲中心,發展倉儲業務。
業內人士分析,對照現代意義的物流配送,是信息化、現代化、社會化的物流配送,傳統的郵政投遞網絡所具備的效能還相差甚遠。目前郵政相比較其他企業進入物流市場的只是先天的優勢,還不足以演變成未來競爭中的勝勢。因此,郵政開展社區服務,拓展物流業務,只是一個簡單的開始,能否真正在市場中占據主動,必須要看郵政體制改革的配套和對市場的準確把握。(華中煒 崔鵬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