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機:
- 13926082613
- 電話:
- 020-39280356
- 郵箱:
- sunhayl@foxmail.com
- 地址:
- 廣州白云區華邦物流園C區5-412
廣州公共交通運輸保障-亞運廣州物流規劃方案
【公路保障】交通運輸保障工作按計劃有序進行
根據國家和省、市關于廣州亞運會和亞殘運會的工作部署,廣州市交通委員會認真做好交通運輸保障各項工作,確保廣州亞運會和亞殘運會的順利舉行。
一、及時落實好賽會注冊人員交通保障籌備工作
一是做好車輛籌集工作。按照亞組委的有關要求,組織廣州市3家巴士公司承接亞運會期間運動員、媒體、技術官員的運輸保障任務,并積極配合亞組委開展1600多臺車輛籌集、駕駛員遴選及培訓、車輛拯救保障等籌備工作。目前,89個亞運場館交通組織實施方案已全部編制完成。二是積極推進125公里亞運專用車道設置工作。亞運專用車道的標志標識建設即將全部完成,亞運專用道的使用管理辦法將在抓緊完善后出臺。三是積極推進交通運輸服務各項工作。目前,亞運會車輛調度信息系統已基本開發完成,亞運交通服務運行計劃正在抓緊編制和完善,預計賽時計劃開行抵離、比賽、采訪等各類班車線路492條;報請廣東省政府批復同意亞運會和亞殘運會賽事用車免費通行政策,屆時亞運交通服務用車、組委會工作用車將在全省收費公路指定時間、指定范圍內免費通行(廣州、佛山、東莞、汕尾及上述各市相連的惠州、深圳市的收費高速公路及普通公路)。
二、加快落實賽會期間持票觀眾和志愿者的交通保障工作
廣州市將在亞運會期間開行亞運專線75條,投入1181臺運力,為觀看比賽的持票觀眾和志愿者等人員提供出行保障,其中市中心區比賽場館中,設置開行42條專線;在連接“三區兩市”的公共交通上,設置開行13條遠郊接駁專線;“三區兩市”比賽場館中,設置開行20條區(市)內日常專線。目前,亞運公交專線的運力籌備、承運主體、線路運行計劃等準備工作已就緒。賽會志愿者“點對點”包車運輸籌備工作也已落實。
三、加快落實賽會期間社會公共交通保障工作
一是制定和組織實施《2010年廣州亞運會亞殘運會期間廣州市交通保障方案》。在亞運期間,廣州市將采取機動車單雙號限行等措施,在亞運機動車單雙號限行期間(共46天)的工作日(30天)內,全市公共交通對市民免費。目前為止,已分別在7月、9月組織開展了2次亞運臨時交通限行措施演練。二是加大力度完善城市交通配套設施,進一步提高公共交通運載能力和服務水平。已開通了1條快速公交(BRT)試驗線,開通運營至今,日均客流量超過80萬人次,最高日達到96萬人次;積極推進“環線+十字”公交專用道系統建設,目前已累計完成25條道路公交專用道建設,力爭2010年廣州全市公交專用道的發展規模達到300公里;三是加快推進亞運配套相關高速公路和站場建設。在亞運前實現東新高速通車,奧體中心等6個亞運配套公交站場全部投入使用。逐步優化和新開通100條公交線路,擴大對城鄉結合部等外圍區域公交服務覆蓋面,強化公交地鐵接駁;全面推進全市客運站、公交站等無障礙設施改造。在亞殘運會前投放500臺無障礙大巴公交車、100臺無障礙中巴公交車和100臺無障礙出租車。四是進一步提高亞運交通信息服務水平。已建成亞運交通綜合信息服務平臺,賽會期間全市9500多臺公交車上安裝LED電子屏和車載電視多媒體發布系統,并借助96900客服中心、交通信息網站和“行訊通”系統,基本實現了市民利用動態導航儀、手機、交通信息網站、車載終端等信息終端獲取各種交通信息服務。另外,積極借鑒上海世博會交通保障經驗,加快整合廣州市交通、公安交警、地鐵、氣象以及民航、鐵路等各有關部門的信息資源,提升信息化綜合服務能力,更好地為市民和城市交通管理服務。
2010年廣州亞運物流規劃方案
1.確定適宜2010年廣州亞運會的供應鏈管理模式
亞運物流系統是一個具有一定特殊性的復雜的系統工程,它不僅涉及亞運物流系統本身的優化配置,同時需要對供應商、生產商組成的供應鏈進行整體優化管理,才能實現亞運物流系統的高效運作。
研究對與亞運物流有關的由供應商、生產商、亞運需求方組成的供應鏈的有效控制與管理。針對廣州實際情況,確定適宜2010年廣州亞運會的供應鏈管理模式(有效客戶響應ECR,快速反應QR、廠商管理庫存VMI、連續補貨系統CRP和協同計劃—預測—補貨CPFR),分析該模式對亞運會的供應商以及供應商的供應商、亞運會的物流服務提供者、亞運會的生產商、亞運會的物流需求者的職能部門、業務流程和信息系統的要求,以及供應鏈管理的實施策略同亞運信息系統的整合。
2.建立一個高水準的物流信息系統[2]
亞運物流系統是一個十分復雜的大系統,應按科技興業的要求,建立以現代科學技術和高科技裝備為主體的現代化物流系統,建立物流電子信息網絡,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徹底改造傳統的、落后的物流系統。同時,靈活運用國際物流領域中較先進的經營管理和業務操作技術,研究開發與當前包裝技術、條形碼技術和POS系統等互相支持的物流集裝化、自動化技術;以業務流程的規范化、標準化為基礎,采用現代信息技術,建立基于電子計算機技術、現代通信網絡技術的奧運物流信息管理系統。
3.亞運物流系統的整體水平應與國際接軌
目前,廣州市的物流業發展現狀中還有許多地方與國際有很大差距,不能完全滿足亞運會這樣的重要比賽對物流的需求。可以通過與外商的合資或合作經營,彌補在物流設施建設方面的資金缺口,同時學習國外先進的物流技術和管理經驗。目前,內地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建設項目仍被視同流通領域的建設項目,屬于不允許外資進入的領域。因此,在對外資開放時,應將包括現代化配送中心、物流中心在內的物流項目視同生產性項目,允許或鼓勵外商投資;如果仍以流通項目對待,則應列入優先發展的項目,給予充分重視。
4.實施人才戰略,全面提升從業人員素質和管理水平
實現亞運物流服務現代化是滿足亞運會需求的重要內容,也是對從業人員素質的重大考驗。要通過引進人才,加強培養,全面提高物流業全員職工素質。一是建立一支高質量的企業家隊伍,發揮首都人才優勢,積極吸收和引進懂現代經營管理、具有市場開拓能力的專業人才,提高物流企業家隊伍的素質和水平。二是加強全員職業道德建設,提高商業信用意識和道德水準。三是強化職工隊伍的職業培訓教育,有計劃、有組織地對企業經營者和職工進行崗位培訓。
物流整體水平的提高,除了必要的硬件基礎設施之外,更應重視管理水平的提高。要從思想上重視科學技術在物流領域的應用,尤其是電子商務在提高物流效率、效益和競爭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時應多吸收相關方面的專業人才,全面提高管理人員的素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