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機:
- 13926082613
- 電話:
- 020-39280356
- 郵箱:
- sunhayl@foxmail.com
- 地址:
- 廣州白云區華邦物流園C區5-412
智能GPS車輛交通系統技術介紹:廣東佛山將建智能交通GPS系統
佛山市交通運輸局透露,全市將統一建設智能交通GPS系統,涉及全市公交、出租車、貨運、客運班車等25000多輛車,其中,公交行業將率先于9月建成。對于市民和運輸企業來說,該系統到底能給自己帶來怎樣好處?對于城市管理者來說,“智能”如何體現?
智能交通GPS系統-公路測量技術
公路路線—般處在一條帶狀走廊內。其平面控制測量往往采用導線形式,包括附合導線、閉合導線、結點導線等導線網形式。對于重要構造物如大橋。特大橋、長大隧道等,也有布設成三角網,線形鎖等形式.
GPS測量主要有以下特點:(1)測站之間無需通視。測站間相互通視一直是測量學的難題。GPS這一特點,使得選點更加靈活方便。但測站上空必須開闊,以使接收GPS衛星信號不受干擾。(2)定位精度高。一般雙頻GPS接收機基線解精度為5mm+1ppm,而紅外儀標稱精度為5mm+5ppm。GPS測量精度與紅外儀相當,但隨著距離的增長,GPS測量優越性愈加突出。大量實驗證明,在小于50公里的基線上,其相對定位精度可達12 x 10的負6次方,而在100~500公里的基線上可達10的負6次~10的負7次。(3)觀測時間短。在小于20公里的短基線上,快速相對定位一般只需5分鐘觀測時間即可。(4)提供三維坐標。GPS測量在精確測定觀測站平面位置的同時,可以精確測定觀測站的大地高程。(5)操作簡便。GPS測量的自動化程度很高。在觀測中測量員的主要任務是安裝并開關儀器,量取儀器高和監視儀器的工作狀態,而其它觀測工作如衛星的捕獲.跟蹤觀測等均由儀器自動完成。(6)全大候作業。GPS觀測可在任何地點,任何時間連續地進行,一般不受天氣狀況的影口向.
京珠國道主干線粵境高速公路湯塘至廣州北二環段長約60公里,所處地形為重丘區,路線設計為6車道。該段有㈠個各種系統的平面控制點。經過實地尋找,找出了7個,有4個被破壞,破壞中有2個國家11等點。在已找出的7個控制點中,國家測繪局系統1等點1個,111等點1個;城市測量系統點2個;總參軍控點3個。這些平面控制點分屬不同測量系統,且等級不同。為提高京珠國道粵境高速公路湯塘至廣州北二環段測設質量,決定在國家測繪系統基礎進行控制點的加密。加密的控制點布市方案是:沿公路路線每10km布設一對點,加密點的精度要達到四等控制網的要求.
從GPS測量中,可以看出GPS具有很大的發展前景。首先,GPS作業有著極高的精度。它的作業不受距離限制,非常適合于國家大地點破壞嚴重的地區。它不受人為因素的影響。整個作業過程全由微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控制,自動記錄、自動數據預處理、自動平差計算。第三、GPSRTK技術將徹底改變公路測量模式。RTK能實時地得出所在位置的空間三維坐標。這種技術非常適合路線,橋、隧勘察。它可以直接進行實地實時放樣。中樁測量、點位測量等。第四,GPS測量可以極大地降低勞動作業強度,減少野外砍伐工作量,提高作業效率。一般GPS測量作業效率為常規測量方法的3倍以上。第五,GPS高精度高程測量同高精度的平面測量一樣,是GPS測量應用的重要領域。特別是在當前高等級公路逐漸向山嶺重丘區發展的形勢下,往往由于這些地區地形條件的限制,實施常規的幾何水準測量有困難,GPS高程測量無疑是一種有效的手段.
佛山智能GPS交通系統實施的環境
現狀: 車輛數據滯后甚至造假
在佛山,正在試點推廣的電子公交站牌越來越多。市民發現,該站牌上顯示的下一輛公交車的時間往往滯后,而且禪城站牌顯示不了南海“2”字頭公交的到站時間信息。
這是什么原因?
“目前佛山很多車輛都安裝了GPS(全球定位系統)車載終端,在超速超載監控、飛站報警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為全市交通運輸車輛提供服務的GPS運營商達50多家,存在各區、各單位平臺建設缺乏統一的技術標準,平臺之間數據無法交換,接口不統一,信息無法共享等問題,禪城沒有南海的數據也就能理解。”佛山市交通運輸局安全科有關負責人介紹:“在調查中還發現,由于缺乏統一的監管,有的商家為了節約數據流量的成本或其它目的,上傳滯后、假數據,比如公交車輛運行數據4分種才刷新一次,而4分鐘時間公交車已經開出一兩個站了,造成車輛時效性不強,也不準確真實。”
破題:公交到站從4分鐘一報到3秒一報
通過資源整合建設全市統一的智能交通GPS系統將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
“一方面,通過新平臺實現通信運營商的GPS數據與交通運輸部、公交企業等一對多即時、直接共享,這把易滋生造假的中間環節即GPS服務運營商剔除;另一方面,交通運輸部門以25000萬輛車打包與提供原始數據的通信運營商‘砍價’,降低流量費。”
以上負責人介紹:“以公交車為例,今后可以做到3秒鐘甚至更短的時間刷新一次,也就是說市民在電子公交站牌每3秒鐘就能了解最新的公交車到站等資訊。”
對于出租車來說,通過資源整合,今后電召可在所有出租車企業統一調度。“現在各企業都有自己的GPS系統,市民電召時只享受一家企業的服務,以后我們可鎖定離市民最近的任何一家出租車企業,讓市民縮短等車時間。”
延伸:數據跨區、部門全面共享
“通過制訂全市統一的平臺技術標準,整合全市所有運輸車輛的GPS數據,為智能交通建設提供標準、統一、真實、有效的基礎數據,成為當務之急。”該負責人指出,公交電子站版、貨運公共信息平臺等應用都須基于GPS系統提供的數據才能真正發揮作用。
據悉,智能交通GPS系統將攬括全市客運班車、旅游包車、公交、出租車、危險品運輸車等8類重點運輸車輛,約25000多輛,不包括校車。“我們本月啟動換SIM卡工作,各企業可挑選3家通信運營商任何一家,其中,全市公交率先覆蓋,年內力爭全面覆蓋。”
GPS系統不僅為全市五區智能交通管理服務,還可跨部門共享,如公安、安監、急救等。比如通過數據后臺分析,可知某條道路是否塞車,為道路通行疏導提供信息服務。
行業算賬:數據流量費能降一半 換卡免費
GPS系統建設會否增加運輸企業的成本?昨日,有不少貨運、出租車公司提供了車輛當前GPS(全球定位系統)應用成本核算,算了一筆賬。其中,僅企業流量費為每50兆20元。而交通運輸部門“打包”與移動、聯通等通信運營商初步“砍價”后,“移動提供70兆/10元,聯通提供了50兆/8元,數據流量費用減了一大半。”
此外,換卡也是免費的。
“過去是企業單獨與運營商談價格,大的企業還好,小的企業僅100來輛車,自己壓不下價。”
一個實用的GPS智能車輛監控系統在硬件上分為基礎監控中心加上全部移動車臺兩大部分;在環境上分為連系中心和移動車臺的集群移動通訊網加上監控中心局域網兩大部分;在軟件上分為基地中心包括向量地圖。GIS車輛監控系統可以分成三個部分:移動單元.中央控制單元和監控平臺。移動單元負責接收GPS衛星定位信號,解算出其定位信息,然后在中央控制單元的控制下,把信息編碼發往監控中心;中央控制單元負責控制整個無線通訊網的運行,接收移動單元傳來的信息,并把信息送到監控平臺。監控平臺則是主要以電子地圖為基礎的監視和控制操作平臺,具有很方便的信息數據庫和強大的電子地圖操作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