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機:
- 13926082613
- 電話:
- 020-39280356
- 郵箱:
- sunhayl@foxmail.com
- 地址:
- 廣州白云區華邦物流園C區5-412
海口市一家無軟件企業資質證書、中標前無繳納社保資金記錄、無繳納營業稅記錄、無辦公地點、無聯系方式的“五無”公司,在注冊成立后4個月內連續在政府采購中中標。今年5月又擊敗一批平均出價400萬左右的知名企業,以590萬元的最高價中標海口市人民醫院一項目,引發了人們對當地采購工作的強烈質疑。
今年4月28日,海口市政府采購中心受??谑腥嗣襻t院委托,對醫院社區區域信息化系統采購項目進行公開招標。一個月后,一家名為??谛呛@_軟件開發有限公司的企業,以590萬元的高價競標成功。這家公司緣何能“勝出”?
“新華視點”記者在??谑姓少徶行陌l布的《招標公告》上看到,公告對投標人資格非常明確,稱投標人需符合《政府采購法》規定,須具備:國家認定的軟件企業證書、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能力、有依法繳納稅收和社會保障資金的良好記錄、具有良好的商業信譽和健全的財務會計制度等條件。
在隨后的調查中記者發現,這家連續在海口市政府采購中心中標的??谛呛9?,幾乎找不到任何具備以上條件的證據,是一家徹頭徹尾的“空殼”公司。
海南省工信廳信息化推進處負責軟件企業資質認證的工作人員徐坤彪向記者證實,海口星海公司從未獲得過國家認定的軟件企業證書和省級以上系統集成資質證書。
??谑猩绫>纸y計顯示,這家企業在今年6月之前未為職工繳納過社保。僅在6月為躲避檢查給1位名叫何加的員工繳納過1個月的社保費。這個局社會保險關系科科長但術兵說:“這種做法不是一種正?,F象。”
海口市稅務局的信息也顯示,??谛呛9境闪⒂?010年8月27日,截至今年5月底,雖然該公司相繼獲得多項政府采購大單,但從未繳納過一筆營業稅。
記者又來到工商部門登記的公司地址--海口市玉沙路富豪大廈B座605室采訪時發現,這里早已人去樓空。該大廈物業管理公司樓宇經理韓丹說,605室是住宅房,沒有企業辦公,業主近期也未繳納過水電費等物業管理費用。記者試圖用該公司在工商注冊的聯系電話聯系公司工作人員時,卻被告知號碼是“空號”。
“找不到地址和聯系方式,只能說明他們僅僅是利用公司名來辦事,這種公司往往都是"空殼子"。”??谑泄ど叹謾n案資料查詢窗口的工作人員說,這家公司今年7月25日剛進行營業執照年檢,沒有任何變更地址和聯系方式的記錄。
多次中標:背后有無“潛規則”作怪?
記者在??谑姓少徶行牟稍L發現,??谛呛9静粌H是這次招標的中標者,而且該公司在2010年10月15日和12月3日已經連續兩次中標了??谑袐D幼保健院的電子病例系統項目和辦公設備項目,總計725萬元。
按照《政府采購法》規定,作為政府采購主要方式的公開招標應該包括發布招標公告、組織資格預審、發售招標文件、投標、開標、唱標、評標、發布中標通知等多個環節。各環節本應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但是記者發現,政府采購的中標公告僅百余字,僅告知由??谛呛9局袠?,價格為590萬元,對其他內容只字未提,社會監督政府采購行為就成了一個“空架子”。
曾參與了此次競標的一家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有些地方政府采購競標,比的不是價格、不是質量,而是關系。這些潛規則,大家心知肚明。??谛呛9緸楹文?ldquo;順利”通過政府采購的各個環節,值得深究。
??谑腥嗣襻t院一位負責人說,醫院的項目大多涉及百姓民生,對質量的要求高,一家沒有任何資質的小公司制作政府590萬的大項目,會為醫療項目埋下安全隱患,而安全隱患的背后,有可能就是政府違規采購的潛規則在作怪。
采購中心主任 稱系商業機密
沒有任何資質的星海公司如何順利通過資質審查、專家評審等多項政府采購關口?面對種種質疑,海口市政府采購中心主任蔡東海表現卻“出人意料”。他先以是中標企業的商業機密為由,拒絕了記者關于查看相關采購項目資料的要求,解釋稱“政府采購的就是正確的。”
記者就中標企業的資質提出疑問,蔡東海竟然表示“不知道,時間久,想不起來了”。針對該企業明顯不符合政府采購法要求的質疑,他又說:“法規也有許多不完善的地方,還不能解決政府采購行為中存在的各種實際問題。”面對記者提出的多次質疑,蔡東海竟說“要將記者關在會議室監控起來。”
長期關注政府采購問題的海南大學教授王毅武說,實施政府采購本是為了規范政府采購行為,提高政府采購資金的使用效益,維護社會公共利益。然而在實際操作中,政府采購的整個過程基本在財政部門和采購部門之間進行,社會力量難以進行有效監督。
海南中邦律師事務所律師張孝民認為,政府采購不規范主因是有法不依,這為一些“灰色交易”提供了可乘之機,導致“陽光采購”不“陽光”,甚至滋生腐敗。
專家表示,非公開的專家評審機制和不完善的企業申訴程序,使得政府采購的監督機制極易走過場。王毅武建議,應迅速組織有關部門對采購項目進行細化核查,讓更多的監督者參與進來,揭示事件真相,強化政府采購行為的監督,真正做到“陽光采購”。
“五無”空殼公司揭開政府采購潛規則
屢屢發生的違規采購早已說明了潛規則流行之盛,而如何防止潛規則侵蝕法律明規則,最有效的方式恐怕還是讓最終的埋單者來監督。
海口一家無軟件企業資質證書、無繳納社保資金記錄、無繳納營業稅記錄、無辦公地點、無聯系方式的“五無”公司,注冊成立后不到一年內連續贏得政府采購大單,甚至擊敗出價低的知名企業以最高價中標,這種怪事再度讓公眾將質疑的目光投向政府采購。
很顯然,這不是投標公司通過坑蒙拐騙就能蒙混過關的,無論是《政府采購法》對投標人資質的設定,還是對政府采購程序的規范,任何一個環節依法辦事,都不致出現這樣的“漏網之魚”??諝す救绾雾樌ㄟ^政府采購的各個環節,明眼人大概都能猜想到其中的貓膩。
政府采購向來被視為肥缺,其誘人之處在于能給權力者帶來豐厚的灰色收益,花的是納稅人的錢,買的是公家的物,這些都與己無關,個人能從中拿到多少回扣,才是一些采購者真正關心的。正是為了防范治理這種吃回扣腐敗,國家專門制定《政府采購法》,設定了公開透明的招標程序。但是,書面的法律時常難敵實踐中摸索出來的潛規則,在稍有空子可鉆的情境下,如果缺乏足夠的外力監督,很可能造成潛規則對明規則的侵蝕。
蒼蠅不叮無縫的蛋,若采購者存有私心,供應商就會乘虛而入。在納稅人不在場的交易中,買賣雙方沆瀣一氣,圍繞政府采購結成利益衍生體,甚至連一些招投標專家也被潛規則了。不是有政府采購專為某一家供應商量身打造招標條件嗎?不是有政府批量采購的價格比零售還貴嗎?種種天價采購背后,都隱藏著不為外人道的潛規則。
如果不是拿人家手軟,我想政府采購實行者不會粗心到讓空殼公司中標的地步。面對記者質疑,??谑姓少徶行闹魅蜗纫灾袠似髽I的商業機密為由拒絕回應,后又稱“政府采購的就是正確的”,甚至“要將記者關在會議室監控起來”,這種缺乏基本常識和起碼水準的回應,除了說明采購者心虛外,還能說明什么呢?
法律永遠不可能為作惡者建立起密不透風的防范墻。對政府采購而言,我們同樣能找到一些立法上的漏洞,修補這些漏洞固然是遏制腐敗的重要工作,但更應該反思的是,屢屢發生的違規采購早已說明了潛規則流行之盛,而如何防止潛規則侵蝕法律明規則,最有效的方式恐怕還是讓最終的埋單者來監督。道理很簡單:誰都最關心自己的錢如何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