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機:
- 13926082613
- 電話:
- 020-39280356
- 郵箱:
- sunhayl@foxmail.com
- 地址:
- 廣州白云區華邦物流園C區5-412
物流規劃是當務之急,中石化成品油物流供應鏈出問題
1個月之內,中石化面臨著3起油品質量之爭,牽扯出河南、香港等地的成品油供應問題。
中石化在給《中國經營報》記者的答復中,只承認河南南陽等地的油品質量與中石化采購存在牽連,而對其他兩起事件極力否認。由于對成品油物流的失控,中石化河南石油分公司在運力和庫存都吃緊的情況下,同時迫于當地政府對中石化要求采購當地油品的壓力,不得已向小煉廠采購了劣質油。事實上,物流和質量控制這樣最基本的問題正在拷問著中石化的供應鏈。
“中石化在成品油物流方面一直缺少規劃,同時各個區域之間信息溝通也不流暢,從而導致供應不均衡。”北京石油在線研究院院長周成當如是評價。
周成當認為,“解決物流的關鍵,是先解決信息流的問題,即各地庫存信息能夠公開。”據了解,中石化在成品油銷售公司中,應用了二次物流配送優化系統,對配送體系進行了整合。例如,北京市的油品配送都是中石化統一調度,省級二次物流的配送是由統一的計算機調度模型來進行配送。但是中石油約2萬家加油站,中石化約為3萬家加油站,還難以做到信息流通。
相對于美國,中國的石油物流顯然處于非常落后的階段。“美國目前對商業庫存信息十分開放,”周成當建議,“各大石油公司應公布自己的商業庫存,這不僅有利于形成價格機制,也可以優化資源配置。”
據了解,為了杜絕該類事件的發生,中石化也采取了緊急措施。2010年5月5日,中石化專門召開成品油質量工作會議,希望能通過此事件吸取教訓,以強化產品質量意識教育。 “這是中石化組建以來,最大的一起質量問題。為此,我們召開了很多次會議,”中石化銷售公司的一位高層告訴記者,“我本人去河南安陽就去了3次,查出了中間的腐敗以及運輸方面存在的問題。現在,我們正在引進第二代油品質量檢測裝置,對外購的油品嚴格把關,同時,也正在優化我們的采購名單,按照他們的信譽分出了幾個等級。”
同時,中石化新聞發言人黃文生也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為了穩定物流,我們現在正在大力發展管道運輸,目前全國的輸油管道是7800公里,今年將達到1萬公里。”
多年以來,中石化在物流方面,各地的發展并不均衡。記者了解到,例如在物流管理較好的上海市場,當地的中石化物流公司會通過招投標等方式向社會租借車隊,車輛可以達到270輛,并且細分市場,將車隊分為高橋區和西南區,以平衡物流。同時,每個油庫的儲量都會通過EPR系統在銷售公司的信息庫中顯示。《中國經營報》記者同時了解到,目前中石化已經有19個省的加油站安裝了ERP系統。而對于EPR的使用,也正在完善中,該系統是引進國外的成品油銷售系統,以解決信息流通問題。黃文生還透露,“中石化已經把安陽事件對外界公布的日期——4月7日定為了內部質量日。”
然而,不可否認的是:中石化在整個配送流程與庫存管理中應用信息化技術尚未成熟,與中石化排名世界第三位的近3萬家加油站數量相比,中石化加油站的信息化建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不僅是一個規模的問題,還是一個時間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