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機:
- 13926082613
- 電話:
- 020-39280356
- 郵箱:
- sunhayl@foxmail.com
- 地址:
- 廣州白云區華邦物流園C區5-412
泛珠區域交通運輸合作促泛珠三角區域物流發展
在前不久舉辦的第六屆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與發展論壇暨經貿洽談會上,加強泛珠三角區域現代化綜合交通網絡建設合作成為業界廣泛關注的熱門話題,國家交通運輸部、鐵道部的代表和泛珠區域九省區交通廳領導,以及澳門特別行政區交通部門代表,就加強泛珠區域交通運輸合作,特別是綜合運輸大通道建設合作方面進行廣泛深入探討。以此為契機,泛珠三角區域物流也將迎來飛速發展的黃金時期。
泛珠三角(包括福建、江西、湖南、廣東、廣西、海南、四川、貴州、云南九個省區和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簡稱“9+2”)加強區域交通合作,是在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合作加快發展的大背景下產生的。最初真正實現區域交通合作建設始于2004年的第一屆“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論壇與發展論壇”。時光荏苒,經過幾度變遷,發展到今年已是第六屆。而本屆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與發展論壇的召開,則將泛珠區域交通建設合作推向新的高度。
據了解,在此次論壇上,合作各方共同簽署了《加強泛珠區域綜合交通大通道建設合作備忘錄》 (以下簡稱 《備忘錄》)。在航空運輸方面,泛珠區域各方將共同研究制定區域內通用航空協調發展合作方案,調整和優化航線、航班布局結構,共拓國內國際航班航線,構建區域內快速、便捷的通用航空通道扶持支線機場發展;在鐵路方面,到2015年,泛珠區域內鐵路大能力通道總里程將超過2萬公里,屆時相鄰省會城市及主要經濟區均有快速鐵路直接相連,對外新增鐵路運輸能力達6億噸以上。福州、廣州、長沙、南昌、南寧、昆明、貴陽、成都等泛珠省區中心城市,與鄰近設區市將形成1~2小時高速鐵路交通圈、與周邊衛星市形成半小時交通圈;水運方面,《備忘錄》提出要共同構筑泛珠區域連接大湄公河次區域(瀾滄江―湄公河、伊洛瓦底江等)國際水運聯運通道,構筑連接大西南與粵港澳地區的綠色水運大通道。“《備忘錄》的簽署是六年來合作各方共同推動交通建設的重要成果,它進一步確定了泛珠三角大交通建設的整體格局。”談及《備忘錄》簽署的重要性,業內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那么,這六年以來,合作各方是如何推進大交通體系建設的呢?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早在2004年于廣州召開的第一屆“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論壇與發展論壇”上,便提出要“加快構建適應區域合作發展要求的綜合交通網絡,逐步實現區域內交通運輸一體化”。六年來,泛珠區域合作各方始終把交通建設合作作為泛珠合作的重大基礎性工程,完善泛珠公路、鐵路、水路、航空規劃并加快相關項目建設,著力構建泛珠區域四通八達、無縫對接的綜合交通運輸網絡。
經過幾年的建設發展,泛珠三角區域大交通建設成果初現。截至2009年底,泛珠三角內地九省區公路網總里程達到132.1萬公里(含村道),占全國公路總里程的34.2%;鐵路建設總規模達到2.22萬公里,比2004年增長16.8%,占全國鐵路總里程25.6%;水路方面,泛珠(不含港澳)沿海港口共有萬噸級深水泊位435個,占全國的35%。正是緣于幾年來的不懈努力,才最終達成了本屆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與發展論壇上《備忘錄》的簽署,而《備忘錄》的簽署又將泛珠區域大交通建設推向新的起點。
隨著區域大交通建設的推進,泛珠各區域的物流建設也取得了重大的進展。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加強區域交通一體化建設既可以拉動地區發展,推動產業轉移,帶動區域經濟一體化,也可以使各地區實現資源共享,達到優勢互補。“而更重要的在于能夠推動泛珠各區域物流的整體發展。”中國物流學會特約研究員、江西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教授李毅學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一方面,大通道建成后,多式聯運將被廣泛采用,新設施在原有設施基礎上能夠充分發揮功用,極大地降低物流成本,推動物流的跨區域流通。另一方面,可以調整當地的物流結構,使供應鏈向更優化的方向發展,物流企業慢慢會走出惡性競爭的狀況,并帶動物流服務質量和水平相應提高,從而推動行業自律。
這其中,廣東就是一個典型案例。據廣東省物流行業協會秘書長馬仁洪介紹,為實現跨省的資源整合,推動物流行業結構的調整,為更多的企業提供更多的發展空間,在廣東省物流行業協會的積極推動下,廣州與周邊區域積極推動了瓊粵(廣州-海口)、貴廣(廣州-貴陽)、粵贛(廣東惠州-江西贛州)、晉粵(廣州-太原)、中韓(廣東-仁川、廣東-釜山)等物流大通道的策劃與建設,而粵贛大通道目前已全面打通。據介紹,粵贛公鐵水聯運物流大通道的開通,為惠州港提供年吞吐量達700多萬噸物流量,拓展了兩省一批物流企業的市場空間,拉動了沿線地區的經濟,實現了以物流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