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物流博文
聯系我們 CONTACT US
- 手機:
- 13926082613
- 電話:
- 020-39280356
- 郵箱:
- sunhayl@foxmail.com
- 地址:
- 廣州白云區華邦物流園C區5-412
物流貨運飛速發展,貨運卡車司機的困境
發布時間:2021-12-28 11:42:33 點擊量:
時代變更,物流貨運飛速發展,陸路運輸依舊是各行各業賴以生存的主要運輸方式,貨運卡車司機艱難維生下的困境,卡車司機們在去遠方的路上,也在去未來的路上
21世紀到來之際,公路總里程從建國初期的8.08萬公里飛速修建到169.8萬公里,載貨汽車也從5萬輛飛漲到509.3萬輛。
路程的增長無形中加大了陸路運輸行程的時間和難度,卡車數量的增長,也使得行業內部競爭大大增加。
近幾十年,運輸行業從個人對接到如今形成成熟的物流體系,在提升效率和信息對接上日新月異,然而制度的完善標志著規則和束縛隨之而來。
陸路運輸依舊是各行各業賴以生存的主要運輸方式,但卡車司機的職業環境,在時代的大環境下,風光不在,甚至日益艱難。
卡車司機到底是怎樣的一群人呢?貨運卡車司機的困境有哪些呢?
卡車司機們,駕駛室后面劈開的一點空間,就是一張床,為了怕“油耗子”偷貨車的油,他們有的不得不把床鎖在油箱邊睡。
你昨晚下單的裙子、今早在超市里看到的新鮮水果,甚至每天出門看到的被清空的垃圾,都少不了他們的參與。
遠方的背后也是無盡的重壓。一趟貨時間緊、任務重,沒按時交貨,扣錢;貨物損耗,也扣錢。卡車司機們日夜兼程,吃喝拉撒睡,不是在車里、就是在路上解決。
(一)貨運卡車司機的困境——運輸成本增大而收入銳減。
早期的貨運行業的收入,遠超普通行業幾倍甚至,一個人跑運輸,能帶領一個家庭的生活水平維持在上等。而現在,運輸行業的收入逐漸與普通行業持平。
2018年的數據調查,卡車司機年收入能達到21萬元以上的,占到17.6%,15-20萬占四分之一,超多41.4%的大多數僅在10萬元以下。
這僅僅是自營車的收入狀況,而受雇于人的卡車司機的平均年收入僅有7至8萬,相當于一個普通工薪階級的收入。
收入的銳減,與之對應的還有各項隨著社會規則的完善而產生的必要支出。
像是每年高額的各類保險和檢修;在節省時間下必須要支付的高速公路過路費;誤闖不熟悉的區域所要繳納的罰款;還有貨物延時、損耗等所造成的虧損,都需要自行支付。
額外的支出自負盈虧,辛苦所得的酬勞,也只能眼睜睜看著它流走。
(二)貨運卡車司機的困境——互聯網興起,行業規則增多。
物流行業的發展離不開互聯網行業的興起。當網購進入千家萬戶的時候,物流行業隨之走向每一個有人的角落。
陸路運輸依附于物流,得到了更多的機會和保障,也不得不遵守更多的規章制度和行程要求。
從商品到生鮮,普通百姓在網上輕點下單,不過幾天,貨物就能到手。不僅如此,商家提供的,不僅是“有”,更是要“好”。兩者之間的程度,則取決于運輸途中。
長途運輸,動輒就是幾天幾夜。因為貨品的時效性,也為了保證貨物的質量,卡車司機不得不爭分奪秒地飛奔在公路上。對他們來說,時間就是金錢,浪費一秒就有一秒的損耗。
而時間也是生命。 為了避免疲勞駕駛,交通部規定司機每4個小時要休息20分鐘,發現休息時間不夠則會被扣12分。
規則是以人為本沒錯,然而實際情況下能做到的司機極為稀少。由于長途卡車一路上會遇到很多突發情況,為了避免超時扣錢,大多數司機會選擇在情況良好的情況下連續駕駛。
數據顯示,連續駕駛時間超過8個小時的卡車司機占84%,其中更有40%超過12小時。
這樣的情況并不是偶然,長久以來,因為疲勞駕駛發生的事故多不勝數。即便僥幸維持了安全,司機本身的健康狀況也不盡人意,亞健康,慢性病在卡車司機身上成為常態。
(三)貨運卡車司機的困境——生存壓力下,行程難度被增大
除卻對司機本身的要求,比起八十年代,他們將要去到的目的地隨著道路的興修,擴展出更多的地域,也面臨著更惡劣的環境。不是不知危險,職業如此,他們沒法拒絕。
曾經的貨車司機還有看風景感受風俗人情的興致,如今這個職業更近乎掙扎求生,再沒有多余的閑情去休息。
像是環境惡劣的青藏高原。
從天路到公路,人類所到之處,即是道路。有路則有交易,從內陸到高原的貿易,卡車占據著重要地位。
高原意味著水土不服,路程艱難,還有缺氧的危險。卡車司機們知道,他們無法拒絕。于是只能小心翼翼地行駛在惡劣的環境里,祈禱一路順風。
意外有時候比明天早到。2018年,卡車司機倪萬輝和妻子為了較高的報酬,選擇了危險系數極大的青藏線路。卻因為缺氧,最后長眠在五道涯。
這樣的地方,越來越多。卡車司機奔波都是為了肩上的責任,為了報酬,往往只能扛下危險毅然前往。
(四)貨運卡車司機的困境——社會地位的降低。
與初期的供不應求相反,如今的市場,貨車的數量遠超市場所需。直接導致卡車司機在交易中處于弱勢。 面對雇方,司機的話語權和地位一降再降,而風險和不公平待遇,隨之而來。
曾經一位司機發布了自己的經歷,當他拉著一車白菜到達目的地,對方卻要求司機卸貨貨物,否則不給運費。運輸不負責卸載,面對對方的刻意刁難,司機很委屈,卻沒有妥協,選擇曝光。
憑借自己是雇主對卡車司機不屑一顧,隨意改規則的事件在運輸行業很常見。這個司機選擇曝光維權,但在其他事件里,卡車司機們大多選擇打碎牙和血吞。
他們承擔不起更多的損失,也承擔不起一時意氣可能會造成的更惡劣后果。
他們的江湖,成了委曲求全。這個職業風光不再的背后,他們能做的,僅僅是咬牙堅持。
他們奔波勞碌的身影下,是有一個家在背后,沉甸甸的責任,在他肩上壓著,也在他心里支撐著。
(五)貨運卡車司機們在去遠方的路上,也在去未來的路上
隨著貨車司機在高壓下爆出的灰色新聞層出不窮,這個行業在飛速發展中夾縫求生的情況,終于被有關部門看進眼里。
2019年,全國總工會召開“關愛貨車司機”新聞發布會,與會人員包括相關部門領導和部分駕駛員代表,就陸路運輸行業目前的情況做出交流與分析,并著手改善運輸人所面臨的困境。
這讓職業運輸人似乎能看到曙光的來臨。 無論是待遇還是維權,無論是安全性還是規則,他們都有的傾吐訴求的地方。
短短幾十年間,陸路運輸經過萌芽,發展,到騰飛,無一不是國家經濟上升的佐證。而一直奔波在大江南北的卡車司機群體,更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功臣
21世紀到來之際,公路總里程從建國初期的8.08萬公里飛速修建到169.8萬公里,載貨汽車也從5萬輛飛漲到509.3萬輛。
路程的增長無形中加大了陸路運輸行程的時間和難度,卡車數量的增長,也使得行業內部競爭大大增加。
近幾十年,運輸行業從個人對接到如今形成成熟的物流體系,在提升效率和信息對接上日新月異,然而制度的完善標志著規則和束縛隨之而來。
陸路運輸依舊是各行各業賴以生存的主要運輸方式,但卡車司機的職業環境,在時代的大環境下,風光不在,甚至日益艱難。
卡車司機到底是怎樣的一群人呢?貨運卡車司機的困境有哪些呢?
卡車司機們,駕駛室后面劈開的一點空間,就是一張床,為了怕“油耗子”偷貨車的油,他們有的不得不把床鎖在油箱邊睡。
你昨晚下單的裙子、今早在超市里看到的新鮮水果,甚至每天出門看到的被清空的垃圾,都少不了他們的參與。
遠方的背后也是無盡的重壓。一趟貨時間緊、任務重,沒按時交貨,扣錢;貨物損耗,也扣錢。卡車司機們日夜兼程,吃喝拉撒睡,不是在車里、就是在路上解決。
(一)貨運卡車司機的困境——運輸成本增大而收入銳減。
早期的貨運行業的收入,遠超普通行業幾倍甚至,一個人跑運輸,能帶領一個家庭的生活水平維持在上等。而現在,運輸行業的收入逐漸與普通行業持平。
2018年的數據調查,卡車司機年收入能達到21萬元以上的,占到17.6%,15-20萬占四分之一,超多41.4%的大多數僅在10萬元以下。
這僅僅是自營車的收入狀況,而受雇于人的卡車司機的平均年收入僅有7至8萬,相當于一個普通工薪階級的收入。
收入的銳減,與之對應的還有各項隨著社會規則的完善而產生的必要支出。
像是每年高額的各類保險和檢修;在節省時間下必須要支付的高速公路過路費;誤闖不熟悉的區域所要繳納的罰款;還有貨物延時、損耗等所造成的虧損,都需要自行支付。
額外的支出自負盈虧,辛苦所得的酬勞,也只能眼睜睜看著它流走。
(二)貨運卡車司機的困境——互聯網興起,行業規則增多。
物流行業的發展離不開互聯網行業的興起。當網購進入千家萬戶的時候,物流行業隨之走向每一個有人的角落。
陸路運輸依附于物流,得到了更多的機會和保障,也不得不遵守更多的規章制度和行程要求。
從商品到生鮮,普通百姓在網上輕點下單,不過幾天,貨物就能到手。不僅如此,商家提供的,不僅是“有”,更是要“好”。兩者之間的程度,則取決于運輸途中。
長途運輸,動輒就是幾天幾夜。因為貨品的時效性,也為了保證貨物的質量,卡車司機不得不爭分奪秒地飛奔在公路上。對他們來說,時間就是金錢,浪費一秒就有一秒的損耗。
而時間也是生命。 為了避免疲勞駕駛,交通部規定司機每4個小時要休息20分鐘,發現休息時間不夠則會被扣12分。
規則是以人為本沒錯,然而實際情況下能做到的司機極為稀少。由于長途卡車一路上會遇到很多突發情況,為了避免超時扣錢,大多數司機會選擇在情況良好的情況下連續駕駛。
數據顯示,連續駕駛時間超過8個小時的卡車司機占84%,其中更有40%超過12小時。
這樣的情況并不是偶然,長久以來,因為疲勞駕駛發生的事故多不勝數。即便僥幸維持了安全,司機本身的健康狀況也不盡人意,亞健康,慢性病在卡車司機身上成為常態。
(三)貨運卡車司機的困境——生存壓力下,行程難度被增大
除卻對司機本身的要求,比起八十年代,他們將要去到的目的地隨著道路的興修,擴展出更多的地域,也面臨著更惡劣的環境。不是不知危險,職業如此,他們沒法拒絕。
曾經的貨車司機還有看風景感受風俗人情的興致,如今這個職業更近乎掙扎求生,再沒有多余的閑情去休息。
像是環境惡劣的青藏高原。
從天路到公路,人類所到之處,即是道路。有路則有交易,從內陸到高原的貿易,卡車占據著重要地位。
高原意味著水土不服,路程艱難,還有缺氧的危險。卡車司機們知道,他們無法拒絕。于是只能小心翼翼地行駛在惡劣的環境里,祈禱一路順風。
意外有時候比明天早到。2018年,卡車司機倪萬輝和妻子為了較高的報酬,選擇了危險系數極大的青藏線路。卻因為缺氧,最后長眠在五道涯。
這樣的地方,越來越多。卡車司機奔波都是為了肩上的責任,為了報酬,往往只能扛下危險毅然前往。
(四)貨運卡車司機的困境——社會地位的降低。
與初期的供不應求相反,如今的市場,貨車的數量遠超市場所需。直接導致卡車司機在交易中處于弱勢。 面對雇方,司機的話語權和地位一降再降,而風險和不公平待遇,隨之而來。
曾經一位司機發布了自己的經歷,當他拉著一車白菜到達目的地,對方卻要求司機卸貨貨物,否則不給運費。運輸不負責卸載,面對對方的刻意刁難,司機很委屈,卻沒有妥協,選擇曝光。
憑借自己是雇主對卡車司機不屑一顧,隨意改規則的事件在運輸行業很常見。這個司機選擇曝光維權,但在其他事件里,卡車司機們大多選擇打碎牙和血吞。
他們承擔不起更多的損失,也承擔不起一時意氣可能會造成的更惡劣后果。
他們的江湖,成了委曲求全。這個職業風光不再的背后,他們能做的,僅僅是咬牙堅持。
他們奔波勞碌的身影下,是有一個家在背后,沉甸甸的責任,在他肩上壓著,也在他心里支撐著。
(五)貨運卡車司機們在去遠方的路上,也在去未來的路上
隨著貨車司機在高壓下爆出的灰色新聞層出不窮,這個行業在飛速發展中夾縫求生的情況,終于被有關部門看進眼里。
2019年,全國總工會召開“關愛貨車司機”新聞發布會,與會人員包括相關部門領導和部分駕駛員代表,就陸路運輸行業目前的情況做出交流與分析,并著手改善運輸人所面臨的困境。
這讓職業運輸人似乎能看到曙光的來臨。 無論是待遇還是維權,無論是安全性還是規則,他們都有的傾吐訴求的地方。
短短幾十年間,陸路運輸經過萌芽,發展,到騰飛,無一不是國家經濟上升的佐證。而一直奔波在大江南北的卡車司機群體,更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