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機:
- 13926082613
- 電話:
- 020-39280356
- 郵箱:
- sunhayl@foxmail.com
- 地址:
- 廣州白云區華邦物流園C區5-412
經濟學家眼中的“十二五”發展規劃
吳敬璉:規劃應突出中原經濟區
著名經濟學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敬璉表示,中原經濟區構想應該納入國家總體規劃中來,國家“十二五”規劃應把中原經濟區突出出來。
吳敬璉也提醒,在制定中原經濟區規劃時,應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要研究本地區資源稟賦的優勢和劣勢,揚長避短。這樣形成的經濟區,不是用行政權力捏合起來的,而是由有類似的資源稟賦、產業結構,以及比較緊密歷史文化傳統和經濟聯系的區域結合而成。
他還建議,在構建中原經濟區過程中,要注重發揮中心城市的輻射和帶動作用,同時也要繼續發展農業。
林毅夫:規劃應更注重質量
世行高級副行長、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近日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指出,中國“十二五”規劃應從注重速度轉向更注重質量。他表示,中國人民生活水平相對經濟發展來說,還有一定差距,還存在城鄉差別、社會保障體系不完善等問題。“十二五”規劃應從注重經濟增長速度轉向更加注重經濟增長質量,著力實現以人為本的目標。
近年來,中國收入分配差距越來越大,主要表現為勞動在一次分配中所占比重越來越低,而公司和富人收入所占比重卻越來越高。這一問題能否得以解決,關系到社會的和諧,關系到改革發展的成果能否讓全民分享。收入分配差距問題的出現,與中國漸進式改革進程中一些舊體制尚未完全改變有關。
林毅夫表示,加快推進收入分配改革,三個領域非常重要。一方面是金融領域。我國金融體系目前仍以大銀行和股票市場為主,主要為大公司和富人提供資金服務。勞動密集型的中小企業以及小農戶很難從中得到資金服務。
還有,改革中財富轉移的不公。比如資源開采稅費很低,國家所有的資源轉移到資源開采企業,造成財富轉移中的分配不公。此外,壟斷性行業也加劇了分配不公的問題。
總的來說,這些問題都是改革過程中產生的,必須堅持市場經濟的方向,進一步深化改革來解決。
巴曙松:宏觀經濟基調將偏緊
著名經濟學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表示,目前的經濟增速還在8%~10%的可接受范圍內,因此很多人認為下半年不需要二次刺激。他預計今年經濟增速在9%~10%之間,離上限的空間不大。
而今明兩年是“十一五”計劃和“十二五”計劃的銜接時期,因此可以說進入“十二五”的經濟增長起點是比較高的,未來“十二五”期間很可能是適度偏緊的基調,防止它從偏快轉向過熱。
巴曙松并不贊同經濟滯漲的說法,他認為不能說增速減緩、溫和通脹就是滯漲,中國現在更多的是進入新一輪上升周期的調整過程,明年下半年會重新進入上升階段,物價壓力維持在3%左右的水平很難說是很強的通脹水平,可能有些領域面臨的挑戰不同,但他不認為是滯漲。
魏建國:應強化進口戰略
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秘書長魏建國看來,鼓勵擴大進口是中國經濟未來發展的長期戰略,這并不是由短期順差或人民幣匯率壓力等決定的,而是中國經濟經過幾十年發展后的必由之路。促進進口戰略,應該進入“十二五”規劃。
他表示,提出中國的進口戰略問題,在本質上是中國發展階段到了這個時候。尤其是,當前中國要致力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也到了要制定新的進口政策的時候。這是一個中長期視野的戰略問題。提出進口戰略不是為了解決貿易順差問題,而是中國經濟的長期發展,包括推動中國制造業向產業鏈前端轉移、推動自主創新等更多領域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