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機:
- 13926082613
- 電話:
- 020-39280356
- 郵箱:
- sunhayl@foxmail.com
- 地址:
- 廣州白云區華邦物流園C區5-412
泛北部灣港口與物流合作的機遇與對策(2)
(2010年8月13日在第五屆泛北部灣經濟合作論壇上的演講)
泛北部灣港口與物流合作面臨的發展機遇
世界港口的發展大體經歷了三代。港口已不是傳統的“運輸中心”,第三代港口功能定位為“國際物流中心”,除了作為海運的必經通道在國際貿易中繼續保持有形商品的強大集散功能之外,還具有集有形商品、技術、資本、信息的集散于一體的物流功能。
近年來,泛北部灣的港口及物流已取得了較快的發展,但仍有很大的空間,在基礎設施建設和管理水平等方面,與國際先進的港口和物流相比還存在較大的差距,其中最為突出的表現是港口物流發展的滯后,國際化、市場化、現代化程度低,對區域經濟發展的適應度不足,結構性矛盾突出。隨著經濟全球化、市場國際化和信息網絡化,泛北部灣港口與物流合作面臨廣闊的發展機遇。
1.區域政治秩序逐步穩定,為港口與物流提供了合作的基礎
目前,泛北部灣區域內的政治環境處于一個相對穩定的時期,這為區域內各方實現經濟層面的合作共贏,提供了良好的歷史機遇。
從縱向看,泛北部灣區域內各方國內政治局勢正處于一個相對較為穩定的時期,歷史上曾影響該區域內各方政局穩定的歷史、宗教、民族等熱點問題已基本得到解決,雖然個別國家、地區內部仍存不同訴求,但求和平、謀發展已成為這一區域內的主流民意。從橫向看,泛北部灣區域內各方之間的國家高層交往頻繁,政治互信進一步增強。一是東南亞各國之間通過東盟這一平臺,已形成政治互信、經濟共榮的政治經濟共同體,對維護地區穩定,促進區域合作具有重要意義。二是“中國—東盟”關系不斷取得新的進展,政治互信進一步增強,經濟聯系日趨緊密,在應對公共安全、維護地區穩定和促進區域合作等方面達成了廣泛共識,雙方合作領域日趨廣泛、合作機制日臻完善。區域內穩定的政治局勢,保證了各國政策的連貫性和可預見性,有利于泛北部灣港口與物流的合作與發展。
2.中國-東盟自貿區建成及區域內經濟快速發展,為泛北部灣港口與物流合作提供了需求基礎
區域經濟發展要求實現港口及物流服務能力的整體提升和輻射能力的形成。依托泛北部灣港口及物流合作,合理布局基礎設施,不僅可以提升自身的集約化發展水平,還可以帶動區域港口、產業及腹地經濟在更高水平、質量和結構基礎上發展,實現區域經濟和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同時,港口與物流的發展離不開腹地經濟的發展及港口經濟體間的良性互動。泛北部灣區域各方經濟的發展和互補,促進了“中國—東盟”雙邊貿易的蓬勃發展,為港口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機。
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成,中國與東盟雙邊貿易增長迅速,發展速度驚人。在保持總量快速增長的同時,經濟結構的互補性,為雙邊貿易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更好的基礎。目前中國與東盟的貿易商品主要為農產品、紡織品、機械儀表電器電子類商品、汽車摩托車、醫藥保健品醫療器械、建材產品、小商品、礦產品及其制品。近幾年來,中國與東盟的進出口發展增勢迅猛。統計資料顯示,中國和東盟之間的貿易額近年來大幅飆升,2000年到2008年間,東盟和中國雙邊貿易以26.7%的年增長率遞增,2008年中國與東盟貿易總額達2311.2億美元,同比增長13.9%。目前,中國已經是僅次于日本和歐盟之后的東盟第三大貿易伙伴。專家預計到2010年,中國—東盟自貿區有望在總貿易額上超過北美自貿區,到2020年在GDP總量上超過歐盟自貿區。泛北部灣區域各方經濟的良性互動和雙邊貿易的發展,為泛北部灣區域內港口與物流合作提供需求基礎和機遇。
3.經濟全球化發展及供應鏈的動態變化,要求提升泛北部灣港口和物流合作
隨世界貿易的自由化發展,企業營運和采購朝全球化發展;全球布局,全球市場,全球采購,生產轉移,物流外包,全球服務等成為許多企業的競爭策略。港口與物流發展的外部環境變得越來越動態和競爭激烈。全球化發展和供應鏈的動態變化對港口及物流的發展產生顯著的影響。
在現代物流理念下,傳統港口成為貨物轉運、聚集、增值、拼裝和配送的中心,并且控制著貨物的及時流轉。港口質量高低已經不再是僅決定于船只進出的速度、碼頭處理貨物的速度和質量,而是越來越取決于與腹地聯系的質量、增值服務的質量,如物流和信息等。在這種形勢下,泛北部灣港口必須立足實際,抓住機遇,通過合作,從多方面提升區域港口及物流的競爭能力。泛北部灣港口群具備廣闊的腹地和復雜的供應鏈,應通過合作發揮區域港口在地區及世界供應鏈中的作用,擴展區域港口對全球及腹地經濟的服務廣度和深度。
4.港口與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和功能互補性為港口與物流合作提供了機會
泛北部灣港口及物流基礎設施參差不齊,大多數港口裝備較差。港口物流設施和裝備的標準化程度較低,各種運輸方式之間裝備標準不統一。因此,區域港口與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存在較大的合作機會,相關國家應放寬投資準入、加強港口與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與技術合作。
另外,區域港口在建設上要充分考慮相互之間的港口功能性互補,發揮各自優勢。一是在港口功能及貨物處理類型上要考慮所在城市和腹地經濟發展水平特點,加強區域港口合作;第二是在航線建設上考慮區域港口及集疏運連接;第三是在物流連接尤其是港口陸路集疏運系統建設方面加強合作。總之,抓住難得的發展機遇,加快推進以高速公路和沿海港口為重點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為泛北地區的區域經濟合作夯實基礎,提供強有力的運輸通道和物流節點設施保障。
5.區域經濟互補性和產業發展的要求
在自然資源和工業產品方面,中國-東盟存在很強的互補性。東盟向中國出口的商品主要以石油、煤、木材、橡膠為主的礦物及原料,中國向東盟出口的商品主要是以交通工具、機電產品、紡織服裝產品等為主。因此,中國與其他國家之間的貿易具有明顯的流向、流量和流動貨物品類上的差異,這種差異主要是由于經濟互補性和產業鏈發展造成的。#p#分頁標題#e#
區域內產業的發展對港口合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泛北部灣區域產業規模的擴張需要擴大港口能力,港口能力的提高要求加強港口之間的合作,另一方面區域產業結構優化需要建設大型專用碼頭。對港口和物流布局的要求主要體現在:流入品種多和流入量較大的港口,如中國廣西的港口,在布局上需要具有多種功能和相對較大的規模,并具備較好的后方集疏運系統條件;對流入相對較小而流出量較大的港口,重點是提高較少品種的貨物出港功能的建設,以及使港口在空間布局上靠近出產地。
6.區域供應鏈發展與競爭的要求
港口是為企業區域及全球供應鏈服務的。將原材料,產品或服務提供給最終消費者的物流供應鏈上的企業,正逐步通過橫向一體化的構建現代物流戰略伙伴,以最快速度、最優服務、最廉價格適應市場變化,滿足客戶要求。作為供應鏈上重要節點的港口,應通過建設戰略伙伴和流程的重組,消除不增加價值的過程,實現互利的合作伙伴關系,準確的交貨到位和敏捷的市場響應; 通過使供應鏈協調一致,提高客戶服務的滿意度,適應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要求。海運公司,港口服務公司及物流公司所提供的集成的物流服務使得港口競爭不僅只是單個港口的競爭,而是區域港口群、運輸鏈甚至供應鏈的競爭。在這種競爭環境中,一個港口最終的成功有賴于如何將港口運作與商業網絡及其供應鏈網絡集成。泛北部灣港口群具備廣闊的腹地和復雜的供應鏈。應通過合作發揮區域港口在地區及世界供應鏈中的作用,擴展區域港口對全球及腹地經濟的服務廣度和深度。
泛北部灣港口與物流合作也面臨著泛北部灣國家港口合作的迫切性認識有待加強,合作機制有待形成、經濟上存在競爭、中國主要的合作省區廣西的經濟實力有限、及南海問題等挑戰。但我們相信泛北部灣港口國家及城市最終能凝聚共識,抓住機遇,實現區域港口與物流的戰略及實施層面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