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機:
- 13926082613
- 電話:
- 020-39280356
- 郵箱:
- sunhayl@foxmail.com
- 地址:
- 廣州白云區華邦物流園C區5-412
呼和浩特“十五”公路交通建設和物流運輸發展情況
加快呼和浩特市公路交通建設是我市社會經濟發展的戰略重點之一。公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是呼和浩特市實施西部大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呼和浩特市國民經濟發展具有基礎性、全局性和先導性作用。加快公路交通建設,對呼和浩特市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黨的十六大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做出了戰略部署,對交通運輸業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為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精神和交通部對西部地區公路交通建設發展目標要求,確保呼和浩特市社會經濟總體建設目標的實現,公路交通建設仍需在較長時期內保持持續快速的發展態勢。
“十五”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自治區交通廳的大力支持下,我市公路交通事業有了長足的發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全市公路里程大幅度增加,路網密度進一步增大,公路等級不斷提高,路網布局更趨合理。運輸工具增加,運輸能力明顯增強,運輸結構進一步優化,場站設施明顯改善,運輸服務水平明顯提高。但由于地方財力匱乏等原因,全市公路交通仍處于不發達狀況,路網密度較低,通達深度不足,二級以上公路所占比重較少,全市路網還沒有形成。落后的公路交通仍是制約呼和浩特市國民經濟發展和擴大對外開放的重要因素。如何正確把握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的關系,保持公路交通健康穩定的發展態勢,使交通運輸業對國民經濟的制約狀況得到全面改善,仍是我市當前一項艱巨而緊迫的任務。
“十一五”期間,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和諧社會的關鍵時期,是呼和浩特市加快改革發展和大力推進工業化、農牧業產業化、城鎮化的重要時期。公路交通作為重要的基礎產業,只有實現新的跨越式發展,才能基本滿足呼和浩特市社會經濟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保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和諧呼和浩特的目標如期實現。
一、“十五”公路交通發展情況
“十五”期間,我市公路建設在呼市市委、市政府和自治區交通廳的正確領導下,在社會各界、沿線群眾的大力支持下,經過全市公路建設者的共同努力,按“十五”計劃確定的目標分階段圓滿完成了各項任務。
(一)“十五”公路交通建設和運輸及科教工作完成情況
“十五”是呼和浩特市公路交通建設高速發展時期,主要表現在:公路建設里程增加,建設標準不斷提高,公路路況明顯改善,人們的出行越來越便捷,選擇公路交通出行方式所占的份額越來越大。
1 、“十五”期間公路建設完成總量
“十五”前四年,我市公路建設累計完成投資 26.64 億元, 2005 年完成投資 15.25 億元,“十五”期間公路建設累計完成投資 41.55 億元,是“九五”期間公路建設投資的 4.9 倍。“十五”期間,相繼完成機場高速公路、國道 209 線呼市至和林一級公路、國道 209 線和林至清水河二級公路、國道 110 線呼市段改建工程、省道 210 線和林至山西殺虎口二級公路、省道 104 線呼市至武川二級公路、省道 101 線羅家營至哈樂二級公路、清水河喇嘛灣至下城灣二級公路、按三級公路標準建成四條扶貧公路、武川至固陽縣際公路、和林至山西右玉縣際公路;目前在建并計劃于 2005 年完工的項目有國道 209 線清水河至偏關一級公路、省道 102 線呼市至涼城一級公路、土左旗至和林縣際公路;正在建設的項目有省道 103 線呼市至城壕段(含黃河大橋)高速公路、呼市繞城高速公路。這些公路的建成,使我市形成以二環城市快速公路和繞城高速公路為構架,國省干線以二級以上公路相輻射,縣鄉公路基本黑色化為補充的完善快捷的公路網絡體系。
到“十五”期末,全市公路總里程達到 3710 公里 ,公路網密度達到 21.54 公里 / 百平方公里,居全區之首。高速公路達到 137 公里 (含 G025 高速公路 125 公里 ),占到總里程的 3.7% ,一級公路(含一級一幅)達到 105 公里 ,占到總里程的 2.8% ;二級公路達到 640 公里 ,占到總里程的 17.3% ;二級及二級以上公路將達到 882 公里 ,占到總里程的 23.8% ;高級、次高級路面達到 1985 公里 ,占到總里程的 53.5% ;公路好路率達到 83.9% ,鄉鎮(蘇木)通油路率達到 94.8% ;建制村(嘎查)通公路率達到 94.2% 。
2 、“十五”期間,道、水路運輸站場建設完成情況
到“十五”期末,汽車客運站場達到 23 個,其中:一級站 2 個,二級站 1 個,三級站 4 個,鄉鎮客運站 12 個,貨運信息、物流站場 4 個。水路運輸客貨碼頭 2 座。公路主樞紐組織管理中心 1 處。
到“十五”期末,我市貨運營運車輛達到 26653 臺,其中大型、中重型比重占 58% ,危貨、廂貨、零擔、集裝廂、冷藏車及普貨車比重占 42% 。客運營運車輛達到 5642 臺,其中班線客運汽車達到 866 輛,出租客運汽車達到 4552 輛,客車高中普比例達到 1 : 3.5 : 5.5 ;客運班車營運線路達到 346 條,全市鄉鎮(蘇木)客運班車通車率達到 100% ,建制村(嘎查)通車率達到 97% 。汽車維修、駕駛員培訓、貨運倉儲、信息服務等方面都有較大程度的發展。
2005 年公路運輸客運量、客運周轉量分別達到 3764 萬人和 415628 萬人公里,分別為 2001 年的 162% 和 164% ;公路貨運量、貨運周轉量分別達到 6131 萬噸和 741851 萬噸公里,分別為 2001 年的 286% 和 445% 。公路客貨運輸業的快速增長,有力地拉動了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
3 、“十五”期間,“科教興交”取得顯著成績
“十五”期間,隨著交通事業的發展,交通科技工作的先導作用日益明顯,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五年間通過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的應用,通過科研項目的研發和實施,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我市公路交通狀況,解決了我市交通運輸的技術難題,成為科技服務交通的閃光點。通過交通科技工作的開展,有力地提高了全市交通系統科技含量的提高和技術人員素質的加強,開創了交通科技工作的新局面。全市交通系統計算機應用初具規模,辦公自動化程度有所提高,科技創新能力不斷增強。通過不斷深化交通教育體制改革,加大交通教育投入,改善交通教育基礎設施,并適度超前發展,交通職工教育取得了顯著的成就。“十五”期間,全市交通系統舉辦了各類崗位培訓班,參培人員達 12900 多人次,年培訓率達 71.6% ,全市交通系統共有 1300 多人次專業技術人員參加了繼續教育。職工教育工作日益得到重視,教育管理體系逐步得以完善,學歷教育有所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