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資訊
聯系我們 CONTACT US
- 手機:
- 13926082613
- 電話:
- 020-39280356
- 郵箱:
- sunhayl@foxmail.com
- 地址:
- 廣州白云區華邦物流園C區5-412
粵港澳大灣區錯位借力發展,直面制造業外遷和市場壓力
發布時間:2019-06-23 16:15:39 點擊量:
2019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廣州峰會正式開幕,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表示,在大灣區框架下,三地11個城市可以通過錯位發展、相互借力,進一步提高資源優化配置的水平。珠三角地區是制造業中心,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制造業的轉型必然會為香港金融中心的發展帶來更多的服務對象,這是兩全其美的好事。而對澳門來說,服務業發展水平較高,在很大程度上也與內地制造業的發展形成互補關系。
白明:在座的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各位來賓,大家好!作為改革開放的熱土,珠三角地區已經成為當今世界制造業中心,珠三角不僅發展令人矚目,而且更加重要的是,珠三角地區的發展已經構成了新一輪對外開放大格局下的重要手段。今天,珠三角又迎來了新一輪的發展機遇,這個機遇就是粵港澳大灣區。說起粵港澳大灣區與珠三角,從地理上講,我并不認為三角洲與灣區有什么太大的區別,但從經濟意義上來講,我覺得我們這個地方面臨著一次飛躍。首先,珠三角地區或者整個三角洲,實際上是以內核為牽引的,因為內核周邊的城市都是在附近地區相對發達的城市。在這種情況下,它的資源配置的主導力量還是周邊的城市,以這些城市為領先。我們說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是以海灣作為資源配置的一條主線,串聯起周邊的城市進行大范圍的資源優化配置,而且開放性更強。
迄今為止,東京灣區、舊金山灣區、紐約灣區這三個灣區在世界上的影響力最大,但是這三個灣區前面都沒有加一個“大”字,相比之下,粵港澳大灣區的總面積5.6萬平方公里,總人口7千萬,都超過了上述三個灣區,所以我們說在粵港澳的灣區上加一個“大”字也名副其實。2017年,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總量約是10萬億元,遠遠超過了舊金山灣區,與紐約灣區大抵相當,而與東京灣區也越來越接近,從這個意義上講,粵港澳大灣區是一幅大的畫卷,有待于今后用大的手筆加以描繪。
粵港澳大灣區為了對外開放的高水平開放搭建了平臺,大灣區所在的三角洲之所以能夠成為中國經濟最活躍的地區,在很大程度上與大平臺相關。改革開放之初,中國設立了四個經濟特區,其中深圳和珠海兩個經濟特區就在珠三角地區。隨著鄧小平同志提出的一國兩制變為現實,珠三角地區融入經濟全球化也有更多的機會。利用好港澳地區這個現成的跳板,特別是大陸與港澳的CEPA框架,客觀上降低了粵港澳三地進行經貿合作的門檻。更進一步看,珠三角不僅稱為世界工廠,而且這個地區的華為、格力、美的等企業已經成為全球制造業的佼佼者。隨著中國加快從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邁進,被稱為世界工廠的珠三角地區必會大有作為,必然會按照《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所描繪的目標,在2035年形成以創新為主體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大幅躍升,國際競爭力、國際影響力進一步增強。
粵港澳三地如果在大灣區的平臺上能夠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的效率,就需要在市場導向的基礎上發揮好區位優勢,做好相互借力、錯位發展,前提是有大的視野,而不是注重蠅頭小利。粵港澳三地有不同的關稅區,實行不同的體制,共同粵港澳大灣區,不免會存在各自平臺對接上的接縫問題,但既然是一國當先,則無論是兩制還是三地,都不會構成搭建粵港澳大灣區的障礙。對于粵港澳大灣區的“9+2”11個城市來說,無論是搭建大灣區的大平臺,大家唱好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支撐引領作用這部大戲,都需要扮演大的角色,而無主配角之分。而所唱的戲就是粵港澳大灣區11個城市緊密合作、合理分工、深度合作、良性發展的大戲。
作為最早開放的地區,當前珠三角地區的制造業發展也確實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戰。無論是否認可,劉易斯拐點的到來,現階段中國勞動力成本的提升是毋庸置疑的,而珠三角地區勞動力成本的上升更為明顯。這種情況下,一部分勞動密集型制造業確實存在著外遷的形勢,與此同時,CPTPP的建立、越歐自貿協定的生效、英自貿協定的推進也強化了東南亞一些國家對我們的制造成本優勢,如果說上述因素還只是讓一部分在華的投資者猶豫不決,那么隨著中美貿易戰的展開,會有越來越多的外資企業進行外遷。截至前5個月越南吸引外資同比增長69.1%,而前五個月,中國對美出口下降3.2%,而一季度,越南對美國的出口增長40%以上。面對著制造業外遷的壓力,根本動力在于我們的制造業要轉型升級,形成難以替代的國際競爭新優勢。